在本报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对区内企业展开的联合调研中,有5成多的企业认为工业服务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。而当中,由于专业技能人才匮乏,“职业培训”成为了目前企业最迫切的需求。
现状
专业人才匮乏职业
素养低导致招工难
在接受本报记者面访的当天,盛熙电器制造公司董事长梁永健才刚刚签了一份文件,就是把企业今年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10%。
关帝名门总经理何维兴今年也从薪酬福利、企业文化提升等方面着手,以解决“工人还没被熏陶过来就离开了”的困扰。
和这两家企业一样,顺德不少企业都面临“人难留”的困境,无论是普工还是技工。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公司董事长孙志恒说,招工本身并不困难,难就难在如何留住。“打开门口就有人进来,但关键是做不长。”他说,由于目前社会对工人的需求量大,导致他们大多持着“东家不打打西家”的心态,缺少应有的职业素养。“特别是一些‘90后’,不像我们以前做学徒的那种心态,你也不知道他到底几时会不来上班的,所以,我们需要推动职业教育。”
迎宾国际集团董事长赵碧云也遭遇招工难困境,“现在本地人都不愿意进车间做一线工人,希望政府在这方面有一个好的职业素养引导,倡导职业无分贵贱,行行出状元的观念,对劳动者的表彰上,不应只关注一些光鲜的高技能行业,应该普及到各行各业。”
数据 近两成企业希望引入德国职业教育资源
调研结果显示,企业在培训内容需求方面,其中对专业技能培训方面的需求是50%,而对管理培训的需求是32.74%。此外,在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中,也有培训服务的需求,占比达到19.47%。另外,希望从德国、欧洲获得资源的各项需求中,职业培训需求达到了17.26%,在各项需求中排名较为靠前。
其实,顺德企业对职业培训的需求,从顺商学院的发展就可窥一斑。近四年来,顺商学院已培养了近300家企业500多人次的中高层管理者,而随着顺商学院的实体化,将开设更多课程以满足顺德企业的需求。
不少企业反映,随着企业对产品技术要求的提升,发现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越来越缺乏。对于德国的技能人才从15岁开始便拿出时间在企业培训,半工半读的形式,让不少顺德企业家感慨,希望可以从中借鉴。
顺德区工商联主席罗维满就指出,在产业升级过程中,顺德对于中高端人才的引进一直很重视,但与此同时,更应该重视对产业工人的培训。他认为,高端人才可以为企业找到技术创新的方向、开拓高附加值的市场,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却需要一班高技能的一线员工。他希望顺德制造业在产业工人培育上也可以借鉴德国,通过创新培训体系、薪酬设计等催生一大群牛气的产业工人,从而造就牛气的“顺德制造”。
探索 职业培训可由政府“导演”企业来“主演”
记者在调研中发现,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主动参与到员工的职业培训中。以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公司为例,目前已在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等开设了伊之密班,还派企业的工程师亲自过去授课。伊之密的总裁助理曾继华说,伊之密本身已有一个很完善的培训系统,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考试成为企业的高级讲师、中级讲师等,同时,企业也希望这些讲师除了能培训好企业的员工外,还可以走出去,伊之密在职校设立的伊之密班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尝试。
孙志恒此前也批了企业内部一笔资金让在职员工在华南理工大学、容桂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在职培训,他建议顺德企业可以走这条路,“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在职培训,即便会担心人员流失,也要这么做,我们现在的办法是要求这些员工要为企业服务3年。”
曾继华认为,中国不缺工人,缺的是技术工人,但这些人有技术也好,很多时候做不长,这就需要一种职业生涯的素养,这也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推崇的,不仅可以让学员学到专业技能,还可以培育员工的职业素养,让他忠诚于这个行业。因此,他建议政府联动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,甚至还可以由政府“导演”,企业来做“主演”,这样才可能走出目前职业教育的新路子。
- 温馨提示:以上职业教育培训 顺企乐做“主角”的资讯来自顺德人才网(顺德地区找工作,发布招聘信息的顺德人才网招聘网站),每天更新顺德最新招聘信息。本内容地址:http://www.job669.com/article/articledetail-63.html转载请注明